风车“编队” 科技“护航” 福能新能源公司13种机型唱响“山海经”
福能新能源公司400余台风机,不是依山,就是傍海。
漫步在兴化湾,碧海蓝天下,转动的风车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而这条风景线上的风机,是该公司所涉及的8个厂家13种机型之一。
机型不同,配件也有区别,前期建设难、投运管理难,维护起来更讲究对“症”下药,它不仅需要新能源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科技的应用和创新。
合作,技术攻关降低故障率
“与东方电气联合攻关新厝、港尾风机可利用率低、功率曲线偏差较大等问题,量身打造一套国产化主控系统,并对变桨系统升级改造,改造后风机平均等效年利用小时提高了约300小时。”该公司科创中心主任武飞介绍说。
针对影响风电机组运行的隐患,近年来,该公司组织技术人员联合上海电气、东方电气、河北建投等厂家,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成立攻关小组,全力攻克技术难题,力促有效降低故障率,提升设备可靠性。
与厂家合作,是该公司深化产学研融合之一。今年8月,该公司与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举行了产学研签约仪式,双方围绕新能源领域的生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和攻关项目、科研合作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座谈,就“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成果共享”的校企协同模式达成共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021年至今,该公司已实施科技和技术攻关18个研究项目,研发费用投入3000余万元,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同时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
合抱,科学谋划力争多发电
贫风期搞技改、年检、定维,赶在盛风期到来抢发电、多发电、发好电,在该公司是不成文的“规矩”。这种“见缝插针”的检修模式,必须提前科学谋划,统筹安排,10多个升压站年检计划全面完成往往最快也得历时5个多月,期间还要顶着战酷暑、抗台风、保安全等压力。
“我们通过年检,可以发现并及时修复设备中潜在的问题,对现场各种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率,增加经济效益。”公司首席检修师詹成榜深有感触。
而最难的要属风车“心脏”更换“手术”了,发动机吊装不比新机组安装一次到位,过程需要先拆后换。“特别是在进行叶轮和发电机进行分离时,由于叶轮有一定仰角,吊装分离过程中,稍有偏移就会造成卡死。”公司第三维检项目部负责人介绍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科学研判,一方面利用无风或微风间隙起吊,另一方面运用科学手段,确保机身与塔筒顶部精准对接。
合唱,机制创新注入新引擎
近年来,该公司围绕“用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降本增效提高效益、以智能化信息化促进安全管控水平提升”目标,先后投入科技研发经费若千万元,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其中,无人机巡视风机叶片、齿轮箱内窥镜检查、3D成像金属探伤检测、振动在线诊断分析、安全风险管控平台、移动两票等新技术的运用,有效提升了生产经营管理效率。2021年建成风安全体验馆,创新安全培训模式,打造身临其境的体验式培训效果。2022年建设电仿真系统,为公司快速培养技术人才提供“实战化”训练平台。
去年6月份,该公司组织制定并推动落实本单位科技创新工作计划,在原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科创中心,加强人才配置,彻底“解放”技术中心与生产部先前合署办公时人员紧缺的“束缚”。目前,该公司纳入科创中心的科技人员有27名,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职称5人,高级技师1人。同时,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制定了《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研发费用归集办法》等制度,促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力。
正因为该公司注重为科创人员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近来年先后涌现出“福建省劳模”卢玮斌,福建省“数字工匠”李丽平,“福建省金牌工匠”陈俊平、陈加斌等技术大拿。(福能新能源公司 郭阿清 曾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