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煤业公司 “光伏发电”,一张废弃矿山绿色开发的新名片
“永京光伏电站已累计发电1130万千瓦时,光伏补贴申请已纳入国家2021年光伏补贴清单第四批,按每千瓦时0.85元上网电价计算,可获得效益960.5万元……”5月19日,在永安煤业公司“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调研成果交流会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荣万说道。
陈荣万特别指出光伏发电带来的是绿色能源,更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是化石能源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在光照时间长的关闭矿井建设光伏发电站是非常好的项目,更是企业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走进永安煤业公司永京光伏电站,触目而来的是嫩绿的草皮、娇艳的花海,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挺拔地站立在阳光下,到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果不说,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只是一片黑黢黢的废弃矿区矸石山。这一切的变化来自于永安煤业公司首次的转型尝试。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和福能集团发展战略,近年来,永安煤业公司共关闭关停矿井9对。如何让关闭矿井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最大效益的开发利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该公司积极寻求转型升级途径。2017年根据福建省光伏发电的现状与现有的政策,该公司经多方调研论证,投资2023万元,在废弃的后畲矿区原矸石山和工业广场上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于当年底实现并网发电,成为福建省首家在废弃矿山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后畲废弃矿山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取得福能集团批复后,下半年才正式立项,但为确保锁定0.85元/kWh的上网电价,争取效益最大化,公司下达了12月底前必须全部完工的‘军令状’。”该公司机电部经理郭经州告诉笔者,从立项、并网发电到装机容量3.115MWp建设完成,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面对工期短、任务重的难题挑战,福能集团领导和公司领导主动承担起项目对外协调事宜,项目组成员兵分三路同步实施光伏发电配电系统、光伏组件安装和并网批文申请工作。
“当时只要隔几天没到工地,那变化就让你认不出来了。”光伏筹建业务主任郑成培告诉笔者,光伏项目自建设以来进度堪称“神速”,而且越到关键时刻,大家似乎都憋足了一股劲准备冲刺,记得2017年12月初连续降雨降温,但无论天气有多冷,施工现场总是一片“火热”,正是靠着这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煤矿拼博精神和一次次地攻坚克难,该项目比计划提前5天实现并网发电,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从“黑土地”变身“绿景观”
“光伏项目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而我们的绿化面积则超过3万平方米,真正做到了资源利用和生态复绿返绿并重。”上京供电所党支部副书记苏章希说,光伏项目不仅是永安煤业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更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的一大创举。
后畲煤矿于1996年12月关闭后,矿区的排矸场、仓库、球场、煤台、工棚等100多亩土地处于废弃,20多年来杂草丛生,粉尘漫天,地上被矸石覆盖,常年呈黑色,水土流失明显。2018年,光伏电站主体建设全面完成后,命名为永京光伏电站,由上京供电所接收项目管理并着手规划矸石场地及周边护坡的复绿治理,先后投入资金45.84万元,覆盖黄土1976平方,种植草坪13184平方,裁种三角梅、红花继木、野牡丹、小杜鹃、桃树和桔树等9727棵,就连石头缝也没放过,在里面撒上了满天星、狗牙根等种子,致力于给矿山生态一个强健的“肺”,给矿区百姓一个绿色的“聚宝盆”。
经过三年多的生态治理,废弃矿区已然焕颜变身为春可赏花夏摘桃,秋收金桔冬赏梅的光伏生态园,成为职工和附近老百姓休闲散步、抖音打卡的胜地。
让“荒芜土”变成“聚宝盆”
“光伏发电为我所提供了‘水光互补’的优势,晴天有光伏发电,雨天抢水电发电,真正实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苏章希说道。后畲矿区地理条件好,夏天光照时长达12小时多,冬天也有10个小时的光照,为力争发电效益最优化,供电所在做好光伏板清洁维护和利用绿化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还将汇流圈原设计配置的熔管容量由15安更换成20安,有效降低熔管容量过小易烧毁的故障率。并积极和国网公司协调,遇线路检修需停电时避开光伏发电高峰时段,进一步降低了弃光率。
苏章希说永京光伏电站已累计发电小时数3643小时,在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成为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和开发的优质范本。
今年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永安煤业公司进一步聚焦绿色能源,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在同步推进老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着手调研在东坑仔、半罗山煤矿等关闭矿山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可行性。目前,该公司已对福建省光伏发电发展现状,光伏发电项目产业相关政策再次进行调研,并多次到到政府相关部门、国网永安供电公司等部门进行咨询、了解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相关要求和条件,为建设第二批光伏发电项目做好充分准备。(永安煤业公司 林芸 陈荔琼 摄影报道)

扫一扫二维码